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简称“ESG”)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自2004年联合国提出ESG概念以来,ESG要素已然成为政府、企业、投资者、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考量。
在此背景下,梳理ESG理念成为全球经济政策发展趋势的表现,提出企业以ESG理念作为转型方向的必要性,探寻企业ESG生态系统的优化对策,更能有效引导企业关注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践行ESG有序协调发展价值观,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和全面可持续发展。
ESG理念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
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劳工矛盾激化等全球性危机频发的严峻挑战下,代表可持续发展的ESG理念逐渐在国际国内社会形成普遍共识。践行ESG理念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在投资和经营中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首先,ESG理念已经成为一股全球性的潮流。从制度与政策看,目前许多全球重要经济体已形成ESG政策法规体系。美国众议院于2021年6月通过《2021年ESG信息披露简化法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22年提交了《上市公司气候数据披露标准草案》,要求上市公司在注册声明以及定期报告中披露与气候相关的信息和内容。欧盟已实施《欧盟分类法》、《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于2021年通过了《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征求意见稿,拟修正或取代现行的《非财务报告指令》,形成从分类到披露的完整政策体系,规范整个投资产业链。从行业标准和规范看,近期合并成立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正在研究ESG国际准则,将融合目前繁多的ESG标准和准则,降低披露成本和数据成本。
其次,中国在ESG领域也开展了自己的探索和实践。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关键期,可持续发展成为微观企业乃至宏观经济的转型新方向。在以往重视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对社会的负外部性影响往往让位于快速发展的经济目标。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本质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使企业行为的外部性受到广泛关注。而ESG理念寻求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优化公司治理、强调企业正外部性的理念与中国新发展理念在底层逻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加快推进ESG理念是适应可持续发展需求与向国际传递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的重要手段。“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资委也成立了社会责任局,职责包括“抓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工作,指导推动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主动适应、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更好推动可持续发展”。
另外,资本市场对于ESG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2006年,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在联合国支持下成立,PRI将责任投资定义为:“该投资把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积极行使股东投票权,以提高回报、更好地管理风险,以及创造对现实世界的积极影响。”PRI为广大投资机构建立了ESG投资的基本原则与框架,直至2022年,国内投资机构中加入PRI的机构增长至74家。在PRI的推动下,ESG投资与责任投资的理念开始在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从国际ESG投资的资产规模看,2021年12月,全球ESG基金总资产已达到2.74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6%。全球投资界,包括美国和欧洲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贝莱德和东方汇理,都已在积极布局ESG投资。从国内资本市场看,自2016年以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积极推广ESG理念,发起并开展了ESG专项研究。国资委于2022年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要求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要统筹推动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ESG工作机制并提升ESG绩效,力争到2023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现ESG报告披露“全覆盖”,在资本市场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同时,由于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将对所有纳入MSCI指数的上市公司进行ESG研究并定期公布ESG评级结果,自2022年A股正式被纳入指数后,MSCI的ESG评级也将引导国内市场进一步完善ESG信息披露,提升资本市场各参与方对ESG要素的理解和认知。
ESG理念重塑企业价值观
经典公司财务理论认为企业仅应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社会责任是企业经营业务之外的利他性行为。故而,传统估值理论研究企业价值时,并未将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纳入方法论中。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认知的觉醒,气候变化、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严峻性日益凸显,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商业模式受到广泛质疑。在可持续发展需求下重新定义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构建企业发展新范式成为ESG理念产生的初始动机。ESG作为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它将公司置于彼此联系且相互依赖的社会网络之中,将公共利益引入到公司价值评估体系之中,将单一企业的行为映射到整个社会体系,更注重每个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公司与社会价值的共同创造和相互促进,而非仅考察公司财务表现的提升。
从企业的角度看,ESG的主流化意味着社会已经对企业运作的外部影响有了新的认识,对企业的价值有了新的评估标准。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资产管理行业落地,以及“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并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ESG管理理念逐渐成为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想载体。ESG管理要求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影响和公司治理这三个方面综合发力。环境保护方面,公司应当提升生产经营中的环境绩效,以尽可能降低公司运营对外部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社会影响方面,公司应当秉持较高的商业伦理、社会伦理和法律标准,重视对地方社区的影响和公司员工的保护。公司治理方面,公司应当完善自己的企业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良好的ESG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内外部治理,包括吸引人才、开拓市场、建立品牌声誉、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获得可持续价值和长远发展。
企业ESG生态系统优化对策
ESG理念与我国倡导的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增长和“双碳”目标等战略高度一致,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的有力工具。为优化企业ESG生态系统,本文提出以下两点政策性建议:
第一,提高市场主体的ESG认知。成熟的理念认知是实现企业与其他社会主体协同发力的链接,也是企业持续践行ESG理念的动力来源。近年来,ESG风险爆雷案例已不计其数,反映出市场主体对ESG理念认知不足产生的负外部性影响,也体现了商业投资领域贯彻ESG准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ESG通过评估财务情况以外的公司表现,衡量企业的可持续性和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是否完善等绩效水平,有效引导资本流向,辅助监管者及时决策,也能协助客户作出科学的供应链管理决策,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的签署方承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遵循ESG表现的相关标准,并鼓励所投资的公司遵守和践行ESG要求。通过行业案例分析以及数据研究发现,投资决策中践行ESG理念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能更好地把控风险并提升投资收益,而重视ESG绩效的企业通常更受市场青睐、有更低的融资成本与更稳健的企业经营状况。
第二,建立健全ESG的评价体系。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价体系偏重于衡量财务指标,忽略了ESG要素对企业在未来长周期内的价值影响,无法科学全面地体现企业价值。在传统估值理论基础上,构建更完善的ESG估值理论和评价体系,融入更多既能为社会福祉做贡献,又能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新力量的关键因子,可以帮助投资人和企业管理者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和管理决策,提高投资回报和经营业绩。以电力行业为例,随着我国能源生产加速清洁化转型,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减碳成本将向电力行业聚集,逐步形成清洁能源主导、电为中心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将给电力系统带来深刻变化。企业亟须突破以股东价值为核心的发展范式,从更宽阔的视角重新定义企业在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企业投入产出效率不能仅从企业自身的财务指标评价,更需要充分考虑ESG理念下新型电力系统投资带来的环境价值与社会价值。风光大基地发展成本,是促进能源低碳转型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成本,需要基于“双碳”目标大背景,构建ESG理念下的电网企业价值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方法论,将践行ESG理念的企业估值溢价进行合理计量,体现ESG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提升,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绿色转型,从而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