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国内外的投资环境也变得愈加不确定,投资者信心正在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风险投资如何应对宏观经济的周期变化,未来投资新的增长点又在何方?
2022年8月7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22创投峰会在上海举行,多位业内人士就上述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在演讲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国内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资本市场也受到一定冲击。他总结称,目前全球来看,投资节奏急剧放缓成为主要趋势,这背后是股权投资行业正深刻面临“退出难”、“融资难”两大历史性困境。
阎焱分析称,过去中国的互联网以及技术投资主要的退出渠道是美国资本市场,但随着《外国公司问责法》的诞生,一批中概股面临退市潮,美国机构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信心也受到冲击。
在这一宏观环境下,投资机构要如何破局?初创企业的发展之路又在何方?
对此,阎焱指出,投资人要充分认识本轮经济周期中股权投资的结构性问题,抓住企业价值投资的本质。“事实上,宏观经济形势和风险投资本身的关联度并不高,风险投资的周期和宏观经济的周期同样也并不是一致的,比如在中国的投资市场中,风险投资的周期是非常长的,一个公司从投进去到退出来平均大概要经历8年的时间,但宏观经济的变化可能在12个月之内就变了。”
因此,阎焱强调,当投资机构在对初创企业进行早期风投的时候,关键还是要关注企业的业务本身。
除此之外,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之中,传统投资逻辑也已经被打破,十倍股、百倍股越来越罕见。对此,阎焱建议道,相比于投资回报,投资者在未来更应该要优先考虑风险控制;其次要学会降低投资回报预期,拥有超越周期的眼光。
事实上,在政策端,资本市场也为聚焦于科技的企业提供了支持,阎焱指出,近年来A股市场由于政策导向,从0到1原创型的企业回报丰厚。“过去对于创新没有盈利企业是不能投,A股也不接受它的上市。科创板等创立以后,政府政策鼓励由0到1的企业上市,上市情况来看回报非常好。”
二级市场的变化也影响着一级市场的投资逻辑。阎焱认为,投资前移,投资创新成为一个大的趋势。“这是一个非常重大投资逻辑的改变,过去原创性、‘从0到1’的独立自主创新是相对稀缺的。但今后充满颠覆性的原创技术会是中国未来投资回报的最大机会。”
从企业间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的地位同样重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在大会的发言中指出,“没有科技含量的提升,就不可能有长远的竞争。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所有企业都需要进行科技创新或采纳前沿科技成果,用以提升自己的行业竞争力,直面时代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