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初,星巴克在北京当时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设了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当时,一杯星巴克咖啡售价约20元人民币,对全市人均月工资刚过千元的北京人来说,仍属于“小众”消费。
进入中国初期,这家美国咖啡连锁巨头的在华业务一度亏损。自2010年起,中国一跃成为星巴克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过去十年,星巴克在华门店数量增长了约9倍,达到5700多家。
星巴克的故事并非个例。这十年,中国日渐成为诸多跨国企业的全球业务发展引擎。外企在华投资额、投资结构以及对中国经济参与深度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机遇”之门越开越大的魅力。
十年前,曾有人担心外企税收优惠取消叠加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会大大降低外商在华投资的热情。但时间证明,中国市场的“磁力”始终强劲。
尽管面临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达1.15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较2012年增长62.9%。与此同时,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报告,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为1.65万亿美元,与2012年约为1.3万亿美元相比,仅增长27%。
全球投资者钟爱中国市场的背后,是十年来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和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中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2011年至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增长100.8%。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
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德粦用“更快、更广、更深”来形容星巴克过去十年在华的发展。他将之归因于中国市场的持续开放、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快速稳步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攀升。
“除一、二线城市外,我们把门店开到了更多的三、四、五线城市,见证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蔡德粦告诉新华社记者,即便在疫情下,星巴克仍然平均每天有1.5家新店开业,并计划到今年末在中国内地开到6000家店。
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除了量的变化,外商投资中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近年来,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发展质量不断增强,新的发展动能不断得到释放。
以制造业领域为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1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从98.9亿美元增长至120.6亿美元,占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从29.5%提升到35.8%。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中国经济的变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企将目光和资金投向更多新领域。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李菁看好中国在“双碳”目标下,ESG(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发展。
她介绍说,安永在大中华区设立了ESG管理委员会,不仅推动自身践行可持续发展,也为企业提供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解决方案。
在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眼中,中国市场的魅力除了来自它的超大规模,也来自其完善的产业链以及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资源。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中国的创新指数排名由2012年的全球第34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2位。截至今年5月底,仅上海一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落户848家,外资研发中心512家。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深度参与中国不断完善升级的产业链。
2020年,星巴克在江苏的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动工。这一总投资近11亿元的项目是该公司国际市场最大的一笔生产性战略投资,致力于在华打造世界一流咖啡产业链。2023年投产后,全球各个优质咖啡产区的咖啡豆都将在中国进行加工、烘焙、包装和配送。
“中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创新最蓬勃的市场之一。能在中国立于市场领先地位,就能更好地走向全球。”尹正说,中国是施耐德电气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眼下,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研发团队已超过1800人,近三年增长近30%。
更高水平开放的新机遇
外资分享更多中国发展的新机遇,也得益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在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外,中国近年来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2013年9月,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诞生。到今年,自贸试验区总数上升到了21家。2017到2021年,中国连续五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制造业、金融业等多个领域放宽外资准入。2020年,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的全球排名由2012年的第91位跃升至最新的第31位。
2018年,中国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随后,特斯拉成为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整车制造企业,在短短一年内就在上海完成了建厂、生产、交付。
与许多国家一样,中国经济面临着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然而,中国美国商会不久前发布的白皮书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表示,中国仍是其在全球的前三大投资市场;83%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没有考虑将生产或采购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区。
“放眼全球,中国的经济增长活力、市场创新速度举世瞩目。因此,未来十年,星巴克中国也存在着巨大的想象空间。”蔡德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