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弗勒大中华区、舍弗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艺林博士
舍弗勒代表最高品质、卓越技术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凭借高精密的发动机、变速箱及底盘部件和系统,以及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解决方案,舍弗勒为实现“高效驱动,驰骋未来”(Mobilityfortomorrow)战略做出关键贡献。舍弗勒集团2015年销售额为约132亿欧元,有员工约8.4万人,是世界最大的家族企业之一。舍弗勒在50多个国家设有约170个分支机构,形成一个集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销售公司于一体的全球性网络。本刊记者:能否介绍一下舍弗勒集团的概括和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张艺林博士:舍弗勒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汽车和工业产品供应商。我们的产品应用于一切运动的物体,无论是机械设备、交通车辆还是航空航天飞行器,都有我们研发和生产的精密产品。舍弗勒的轴承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我们正式在中国投资生产是从1995年,在太仓设立第一个工厂。目前,我们在太仓、苏州、银川和南京设有四大生产基地,共有工厂8座,拥有员工约1.1万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舍弗勒大中华区已建立起包括生产、销售、研发、后市场和技术支持在内的全面用户服务体系和竞争优势,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汽车产业和工业市场。我们的区域总部在上海安亭,这里同时还是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同时我们在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全国地设有22个销售办事处。
本刊记者:舍弗勒是德国知名的制造企业,请问贵公司在创新和先进制造方面有什么优势和经验?张艺林博士:如果从1883年费舍尔先生发明球磨机,从而开启滚动轴承工业算起,舍弗勒集团已经有133年的历史。概括来说,舍弗勒的成功要素有三点:质量、技术、创新。舍弗勒的独特成功之道在于其前瞻性思维和长远的发展战略。我们能在技术和市场趋势的早期阶段就确定目标,投入研发资源开发面向未来的新产品,定义新的技术标准,实现量产。舍弗勒在制造方面的专长和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我们的产品质量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在质量方面的目标是“零缺陷”,我们注重流程的稳定性和持续改进,并在早期阶段识别和消除缺陷,防止错误发生。我们在制造领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舍弗勒是众多制造技术的行业领导者,如冷成型、锻造和热处理等。舍弗勒在全球拥有17个研发中心和6,700名技术人员。据德国专利与商标局统计,舍弗勒年申报专利2000多项,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德国第二最具创新力的公司。我们的专业技术来自多年的积累,如表面和涂层技术。舍弗勒表面技术中心开发有最佳的涂层,声学技术中心则对每种类型的噪声和振动测试进行优化。这些既来之汽车又来自工业的技术通过全球技术中心为客户服务。
本刊记者:您在前面提到“高效驱动,驰骋未来”战略,请问这一战略都包括什么?张艺林博士:舍弗勒通过对全球交通解决方案的研究,对2025年的客户需求和行为模式进行了调查,确立了未来世界不同地区市场对交通方案的需求。研究显示,尽管全球化进程还在继续,但没有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可以解决所有交通问题。在全球化、城市化、数字化、资源短缺、可再生资源问题等一系列大背景下,人们对高性价比的交通需求日益高涨。在这些大趋势下,舍弗勒提出了“高效驱动,驰骋未来”的战略概念,并重点关注四大领域:环保友好型驱动、城市交通、城际交通和能源链。舍弗勒通过各种研发活动积极参与和改变这些关注领域,为客户与合作伙伴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产品系列。舍弗勒具备内燃式发动机辆、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传动系统有关的全面技术。舍弗勒凭借广泛的知识和技术优势,不仅在汽车行业独树一帜,而且将其技术应用到其他类型的城市及城际交通解决方案上,如双轮交通工具、铁路和航空交通工具等。同时,作为能源领域的开发合作伙伴,舍弗勒通过开发摩擦最小化的产品以最有效地的方式利用能源。“高效驱动,驰骋未来”战略在中国也在积极推动中,而且中国工程师已经开发出不少创新产品,其中代表性的有舍弗勒中国概念车和轮毂电机驱动系统。舍弗勒中国概念车由舍弗勒德国团队支持,中国研发工程师进行开发,基于一款中国本土轿车,采用舍弗勒开发的P2混合动力系统,可大幅降低油耗,并拥有出色的动力性能。中国工程师团队还独立开发了轮毂电机驱动系统,将电机、制动和冷却等装置都集成在汽车轮毂内,实现车辆的轮内电驱动和零排放出行。本刊记者:能否介绍一下舍弗勒在汽车和工业两大领域的特色产品和解决方案?张艺林博士:汽车业务是舍弗勒的主要业务。舍弗勒是被业界认可的系统产品开发伙伴,以INA、LuK和FAG为品牌的汽车产品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全部动力传动系统,如发动机、变速器、底盘和附件设备等。舍弗勒汽车业务的核心产品包括离合器系统、变速箱零部件、扭力减震器、气门机构、凸轮相位调节系统和电驱动系统等。从传统内燃机传动系统的优化,到混合动力汽车,一直到纯电动汽车,舍弗勒的广泛产品线都得以覆盖。我们的客户包括全球所有的知名整车制造厂和主要的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工业事业部在INA和FAG品牌下,向60个不同的工业部门提供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解决方案以及直线和直驱技术。舍弗勒的工业产品多达22.5万种,从小至数毫米的微型轴承如牙科钻子轴承,到大至外径数米的大型轴承如风力涡轮机轴承。航空航天业务是舍弗勒工业事业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飞机、直升机和火箭发动机提供高精密轴承产品,其中的代表性应用包括空客A380和波音787“梦想客机”。此外,舍弗勒还向医疗设备等领域提供高精密轴承产品及特殊应用。舍弗勒电驱动部门横跨汽车和工业两大事业部,开发面向未来的各种电驱动产品,目前的产品范围从电动自行车带传感器中轴、起停系统、混合动力离合器,直至纯电驱动系统。
本刊记者:“中国制造2025”对于舍弗勒这样的先进制造跨国公司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舍弗勒有哪些“工业4.0”方面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张艺林博士:纵观中国“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舍弗勒在以下行业会看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可再生能源(风电)、精密生产机械、医疗设备、航空航天、铁路、动力传动及重工业、新能源汽车和非轴承服务业等。未来10年,中国至少需要每年100万台高端数控机床,而轴承是机床中的核心部件之一。中国每年对于高铁和轨道交通的投入将达到6,000到7,000亿人民币,而且通过“一带一路”计划,中国的高铁还将出口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从2016年到2020年,全球新装风电能源设备预计为276兆瓦,其中中国将达到117兆瓦,占全球新增总数的42%。舍弗勒在以上领域都具有优势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与合作伙伴一道,提出了“机床4.0”解决方案,利用现有生产技术与传感器、云技术和数字化零部件的连接,开发出具备数字化功能的新型智能化机床解决方案。我们通过传感器、网络和数据分析,利用轴承在不同工艺流程中收集信息形成大数据,以此为客户创造出更清晰明显的增值空间。作为机床用户,舍弗勒的内部生产也与这个工业4.0计划直接相关。舍弗勒在机床数字化方面的实践行动证明,通过制造商、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密切发展合作,可以把行业挑战成功转换为新的发展机会。
本刊记者:能否介绍一下舍弗勒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出的贡献?张艺林博士:可持续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是舍弗勒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论对客户、环境还是员工,舍弗勒都十分重视经济效益和履行责任的结合。舍弗勒所有的制造流程都符合严格的法律和内部环保要求,全球所有工厂均遵守ISO14001或更严格的欧盟生态管理与审核计划(EMAS)指令。在国际层面的环境保护方面,舍弗勒是积极的行动者。我们在中国设有舍弗勒希望学校,每年都会派出志愿者去学校支教。在舍弗勒的各个生产基地,我们还设有培训中心,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系统,为公司和当地社会培养理论和技能并重的优秀人才。如在太仓,我们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和同济大学设有国内首个双元制应用本科项目,广受好评,并因此入选“2015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并被授予“社区好邻居”称号。